当前位置:巩义搜门户网 > 网站新闻 > 巩义资讯 >  隧道版“红旗渠”再现巩义山村 令人感叹

隧道版“红旗渠”再现巩义山村 令人感叹

发布时间:2011-06-14 17:34:38 | 浏览 次 |评分:分 | 作者:secret  打 印

村支书杨小周在已经修通的隧道洞口,旁边是已架好的引水管道。

    简陋的设备,20万元启动资金,耗时1年半,巩义市涉村镇北庄村的村民为了改变祖辈靠雨水活命的现状,硬是在嵩山北麓的青龙山山腰上凿通了一条长达916米的穿山隧道,欲将山后的泉水引到家家户户。

    村民们的壮举被多家媒体誉为“愚公移山”现实版“红旗渠”,而今打通“生命通道”的北庄村意欲借助这个“人工奇迹”开展观光旅游,引领村民致富。

    现场:隧道版“红旗渠”令人感叹

    幕后:祖祖辈辈为水而困惑

    从巩义市涉村镇到北庄村有七八里的山路,蜿蜒崎岖。这是一个被大山包围的小山村,全村2170口人分布在两道岭两条沟内,村民房屋基本上都是依坡地而建,有平房,也有窑洞,小村宁静而安详。与很多农村相似,年轻人大都选择外出打工,在家留守的是老人和孩子。

    5月27日,记者在北庄村小学里面找到了村支书杨小周,部队转业的杨小周瘦削黝黑的脸庞透出刚毅,军人般干练的气质依然存在。他告诉我们,全村7个村民组,520户人家,2170口村民,村域面积8.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200亩,人均面积不足0.6亩。全村人的吃水基本靠到邻村购买,农田灌溉基本靠天降水。

    杨小周带着我们来到村子不远的青龙山脚下,这是嵩山北麓,山顶最高一千多米,他们曾多次翻山到对面去,发现山的另一面有充足的山泉水,于是就萌生了在山上凿洞,引水到村中的想法。

    在青龙山脚下,一个高两米、宽两米的隧道出现在眼前,一根碗口粗的铁皮管子从洞中延伸而出,洞口旁的空地上,两个帆布帐篷是民工的宿营地,四处跑风的帐篷里还有一口锅和散落一地的碗。

    随后,杨小周带着我们从洞口走了进去,走在漆黑深长的隧道,一股凉气扑面而来,隧道的四周凸凹不平,但在隧道中可以单向行驶一辆普通轿车。杨小周打着手电筒走在前面,约一半路程时,开始出现水渗透的痕迹,脚下的路面也有些潮湿,再往前走,就有一些浅浅的水坑。“这座山的结构造成了山前一滴水都没有,山后有大量的水。”

    在漆黑的洞中行走了约20分钟,就来到了山的另一面,一片稍显开阔的峡谷中。在隧道口的上方,有一个天然的大水池,池中的水慢慢向下溢出,这就是北庄村要引回到村中的水源。

    “整个隧道有916米,全靠村民们用最原始的办法凿出来的。”杨小周说,这条隧道是2008年3月12日动工开挖的,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奋战,于2009年9月终于将大山挖透。目前正在进行引水配套工程的建设。不少人来看了之后,都感叹,这简直是一个奇迹,是一个现实版的“红旗渠”。

  幕后:祖祖辈辈为水而困惑

    “我们将要在山腰上修建一个大水池,储够全村人吃一年的水,然后再通过铺设在隧道中的管子,引回到村子里面。”站在山的另一面,村支书杨小周踌躇满志,但是谈起修建这个人工隧道的缘由和过程,他满是感慨和无奈。

    杨小周说,自古迄今,北庄村水源奇缺,人畜饮用水要到镇区或邻村车拉人挑,至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种庄稼,那只有靠天等雨才能够勉强维持,生活在北庄村热土上的人们无不为水而忙碌、为水而奔波、为水而奋斗、为水而付出。过去在北庄村周围三里五村曾经流传着一首十分现实的民谣:“北庄村惜水如惜油,赶集上店才洗头,洗脸水澄清洗衣服,刷碗脏水喂猪牛。”这首民谣道出了北庄村缺水的真实历史。

    杨小周说,面对缺水的状况,北庄村人奋斗过,也曾付出过沉痛的代价。1988年,在中国有色金属勘探公司的帮助下,才打出了一眼245米深的井,可没使用几年,就抽不出水了。

    2001年,村民搞屋顶接水,建了水窖,水窖里接的都是雨水。揭开哪家的水窖都是“上边清,中间浑,底下黑泥恶心人”。有关部门对水抽样检测,发现氟的含量为1.2~2.0mg/L,不符合人畜饮用水标准。如果遇到天旱,连这样的水也没有保证。村民急用水时,要到4公里外的地方去拉,拉过来一吨就是10元钱。

    由于缺水,村民无法开展规模养殖业,也没有企业愿在此落户,不少村民生活困难。

    杨小周说,在近40年的寻水、引水过程中,北庄村不仅流血流汗,还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康寿刮水掉进死,彦库掏井为公亡,康岳恨水开山洞,康超打井归西疆,十年无奈地下水,引洪六年心变凉,百人十丈八九下,浑浊澄清度时光”这几句顺口溜是几十年来北庄村人为寻水、找水付出沉痛代价的真实写照。

    壮举:全村集资开山凿洞

    北庄村人太渴求水了,引水是他们眼里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从2005年开始,部队转业归来的杨小周开始担任北庄村村支书,把解决本村群众吃水问题当做村里的头等大事摆在了重要议事日程上,先后19次组织人员到杨家寨山后的冷沟和滴水沟寻找水源。

    后来,村里请郑州市水利勘测设计院的水利专家勘测发现,该村后山常年泉水不断。夏季时,这里泉水的出水量为每小时180吨,冬季的出水量为每小时40吨,完全可以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后山森林茂密,没有人居住,水质非常好。找到水源后,把水引过来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山上挖洞,让水自流过来;二是在山顶建泵站一级一级把水提过来。原巩义市水利局农水科科长杨爱枝说,建泵站,山那边需要先建一个水库,投资至少需要200万元,用水泵提水,运行费用高,每年的电费就得好几十万元,再加上机器维护、人员值守等费用,水费每吨至少在5元以上,没有几个村民吃得起。

    专家建议,可以在青龙山上凿通一条866米长的山洞,引山后山泉水穿山流入北庄村,同时在山腰上修建一座蓄水量达37万立方米的蓄水池。

    这是最为可行的一个办法,也是最为艰难的一个办法。按照水利专家的预算,仅主体工程就至少要花400多万元,接下来需要在滴水沟修建一座蓄水量达37万立方米的蓄水池,面对将近500万元的投资数字,对于一个贫穷落后的北庄村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然而,对于水的渴望,使北庄人群情激奋,在只有水利部门为“引水工程”拨付的20万元启动资金的情况下,纷纷集资。

    2008年3月12日,北庄村的“红旗渠”终于开工了。村民对引水工程大力支持,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力,村民姜应召、杨明朝等村民在外边干工程,收入可观,为了引水工程,他们主动承包了整个工程,提出“只要给个生活费就行”。村委会主任康大娃说:“穿山隧道的施工人员基本是半尽义务,他们干的是又苦又累的活儿,拿的是微薄的报酬。村里的人送钱的、送吃的、送穿的都有,村里的小企业也纷纷捐款。尽管是杯水车薪,但再难,我们也决不让工程停下来。”

    “2008年冬天天寒地冻,村里指派杨保军日夜看护变压器和其他设备。这个50多岁的光棍汉在荒凉的山坡上一住就是两个多月,避寒的竟是塑料布搭起的简易帐篷。”杨小周说起来很内疚,“一天夜里11点钟,我担心杨保军的安全,踏着厚厚的积雪爬到山上,隐隐约约听到杨保军痛苦的呻吟声。我心里一咯噔,进去一看,只见杨保军正抱着发紫的伤腿,看见我进来赶紧遮盖起来,还说没啥。”

    2009年9月,北庄村民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奋战,终于洞通泉涌。

  愿望:接下来要建旅游景区

    北庄村开山凿洞的“壮举”引起了省内多家媒体的关注,不少人纷纷跑到现场观看这个奇迹。郑州大学的4名大学生从郑州骑着自行车来到北庄村。大学生刘国民说:“我们知道林县人民修建了一个红旗渠,但从来没有亲眼看到过穿山凿洞的真实现场。你们太坚强了!”

    北庄村的举动也引来一片热议。有人担心村民开山挖洞会不会对环境有影响,因为把一座山挖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此,杨小周说,村里已经请了巩义市环保局的专家来做环保方面的指导,将挖出来的废石料填在山后的沟里面,形成一大片平地,将来可以直接利用。

    穿过长长的山洞,面前就是青山绿水,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

    5月27日,坐在山腰一处平坦的空地上,北庄村村支书杨小周指着不远的地方说,从这里可直接到唐僧取经歇息的地方——慈云寺,而且与松阴风景区、嵩山少林旅游景区相接,可以形成一个环形旅游长廊。脚下的山上有山葡萄、柿子等野果,山韭菜、山木耳等野菜和党参、白菊花、白参等百余种名贵中药材,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大山丰富的资源建成一个旅游生态景区。

    杨小周说,他去过林州红旗渠和新乡郭亮村,感觉北庄村现在的资源条件和他们差不多,开发旅游很有前景。

相关评论我来说两句

推广·合作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广告服务人才招募联系我们
招聘
找工作 找兼职全职简历
房产
楼市快讯 楼盘快讯二手房产开发商
汽车
车市行情 选车指南汽车图片汽车视频
家装
家居商城 优惠活动 装修案例装修公司
微信二维码
0371-63236323
客服QQ: 11620322 技术QQ:46983704
广告咨询:0371-63238688
巩义市亿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巩义市东区文化艺术中心万隆大厦12楼1207室
  • Copyright © 2007-2016 巩义搜 GYSOU.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豫B2-20191196  豫ICP备15021257号-9  豫公网安备 41910102000002号  
    巩义市亿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巩义市东区文化艺术中心万隆大厦12楼1207室 客服QQ:11620322 客服:0371-63236323 广告咨询:0371-63238688
  •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